请问弘大速配,作为一位理性的投资者,当形成了自己的市场观点之后,在阅读资讯的时候,应该选哪一项:
A.对持有相反市场观点的所有内容坚决规避,如果不幸看到了,就怒斥他们根本不懂投资;
B.全面收集市场上各种观点,对于持有相反市场观点的内容也要阅读了解。
作为一道选择题,上面这道题纯粹是送分题,我们当然知道,要广泛收集正反观点,辩证思考,才能对市场趋势形成更加客观的判断。但是,纸面上的选择题,真变成投资的实践题,这道题恐怕就不好答了。
我们从理性上非常清楚,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观点,对于每个投资标的,几乎都会存在截然不同的趋势判断。而且,我们也都能理解,别人的观点和我们自己的投资操作是没有关系的,尤其是当我们观看他人撰写的文章或录制的视频的时候,他们只是在分享自己的想法弘大速配,并不知道我们在看,也并没有意图要去驳斥我们的市场观点。
但是,即便这些我们都懂,在实际投资中,真看到相反观点的时候,还是会忍不住产生各种负面情绪,可能是愤怒,也可能是不屑,甚至可能是害怕(比如满仓的时候,看到有人阐述看空的逻辑就会觉得心慌)。这些负面情绪,会影响我们的辩证思考,阻碍我们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,我们不妨从庄子的空舟论中寻找答案。
《庄子·山木》中有这样一段话,「方舟而济于河,有虚船来触舟,虽有惼心之人不怒。有一人在其上,则呼张歙之。一呼而不闻,再呼而不闻,于是三呼邪,则必以恶声随之。向也不怒而今也怒,向也虚而今也实。人能虚己以游世,其孰能害之」
这段话的意思是说,两条船一起过河的时候,如果突然有艘空船撞过来,就算脾气再爆的人也不会发脾气。但要是撞过来的船上有个人弘大速配,被撞的人肯定得嚷嚷:"嘿!往边上靠靠!"喊一遍没人理,喊两遍还没动静,等到第三遍绝对要骂街了。为啥刚才不生气现在火大?就因为刚才撞的是空船,现在船上有人啊!所以说人要是能像空船一样,别总把自己当回事儿,谁还能给你找不痛快呢?
你看,庄子说的这个现象是不是很好理解,把自己代入到这个场景中,我们会发现大概率自己也会一样。如果是空船,那就赶紧撑竿划桨想办法避开相撞,你可能会手忙脚乱,但你不会生气动怒,顶多就是嘟囔几句,「嘿,今天真倒霉!」
但要是发现船上有人,很容易就发火,甚至顾不上去看人家到底是船夫,还是倒霉的乘客,立马就吼,「咋开船的啊?会不会开啊?不会开别出门啊!」(是的,把开船换成开车,日常生活熟悉的场景就出来了)
我们对待这两件事的区别,根本上在于,一旦有人在船上,我们就可能用恶意来揣测,可能是怀疑对方是故意撞过来,也可能质疑是对方操作失误导致撞船,而一旦从这样的揣测来理解事态发展,就难免会有情绪。而一艘空船撞过来,我们知道这不是人为的,就只能解释为是自然界的风和水流随机把空船推动,碰巧给撞上了。
回到投资当中,为什么我们在面对相反市场观点的时候,容易有情绪。往往是因为,我们在心里面总觉得,对方不是在反对我们的观点,而是隔空驳斥我们自己。对方本身只是在客观阐述他的逻辑,但我们容易被情绪带沟里,觉得对方隐隐是在指责我们的思考不全面,不深刻,导致产生了错误的判断。
那么,怎么解决投资中这个情绪化的问题呢?
有两个解决思路,一个思路就是像庄子空舟论所说,提升自己的认知,「能虚己以游世」,能以海纳百川的包容接纳各方观点,不管别人说什么,都能意识到一切都只是观点上的分歧,而非彼此之间的人身攻击,这无疑是治标又治本的解决思路。缺点在于,要克服人性的弱点,做到在相反观点面前保持理性淡定,需要相当长时间的修炼的。要知道,就连孔子,那也是「四十不惑、五十知天命、六十耳顺」,也得到六十岁了才能面对外界言论全然做到闻过则喜,理性思辨。
第二个解决思路,就比较简单易行了。我们可以和AI对话,让AI去收集、整理并且用大白话来帮我们做辩证思考。比如,我们如果看好成长型风格,就可以与AI沟通,「我目前看成长型风格,具体逻辑是:1、2、3、4……我现在希望你联网搜索,并结合你自己的分析,从辩证分析的角度指出我的思考中不严谨或错误的地方,请用大白话来解释」
我们知道,AI的处理速度比人可快多了。而且关键是,我们知道AI虽然给出的观点会和我们相反,但AI对我们可没有任何的恶意,事实上,AI是遵从我们的命令协助我们辩证思考。AI不就正是庄子笔下,绝对中立的空舟。
比如,当你阐述了自己的投资逻辑之后,AI可能会追问,"这个推论有没有循环论证?""是否把相关性当成了因果性?""假设条件变动10%会怎样?",而你根据AI的反馈,进行深度思考作答的过程,就让你对当前市场和自己的投资决策理解得更加全面了。
当然,我得补上一句风险提示,AI很强大,但也存在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AI幻觉,所以AI只能是一个助手,投资有风险,最终决策还是需要你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弘大速配,结合自身情况来做判断。
鑫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